有一种美,不在外表,只存在于心灵深处;有一种人,不索要回报,只愿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有一种团队,禀承乐于助人、团结互爱的宗旨,并积极传递志愿服务精神。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暖流”志愿者服务队就是这样一支团队,一股坚持公益活动的正能量。
今年,“暖流”志愿者服务队继续深入贫困山区,来到贵州省凯里市榕江县平阳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 在今年的“暖流” 志愿者服务队里,有四名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虽然已经离开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或者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但是,他们以传承“暖流”精神为己任,坚持参加“暖流”志愿者服务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带领着新队员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方式去帮助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
“援藏巾帼”—— 岑建平
2015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岑建平,中共党员,2014年广东省大学生援藏队员之一、2013、2014年连续两年担任“暖流”志愿者服务队的副队长,带领一群和她一样有梦想的大学生志愿者,一直走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路上。
“暖流”带给她的收获和成长是巨大的。起初,她凭着一腔热情开展志愿服务,如今这已成为了她的责任。三年的暖流志愿服务都在偏僻贫困的山区,山路崎岖,她每次都坚持护送孩子们上下学。有时候甚至要翻过四五个山头,特别是遇上下雨天道路泥泞,建平总是摔得满身泥泞。当记者问到是什么原因支撑她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去时,她说:“当我累的时候,孩子们把水端到我的面前跟我说‘姐姐您辛苦了,喝水吧!’,这一刻,我觉得这点累真的不算什么,为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值得的。” “暖流”对于岑建平来说,更像一个家,一种归属。她说:“我在‘暖流’中成长,在志愿服务中,体会快乐和满足,我愿意坚持一辈子。”于是,她毅然踏上了前往西藏林芝的援藏支教之旅。她说,在未来的路上不管在哪个位置,都会继续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会尽自己的全力给留守儿童带去关爱和希望。
岑建平在教留守儿童朗
“创业达人”——张源钪
2015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张源钪,中共党员,曾是学校响当当的“创业人物”。在大学期间,他的创业项目“悦心体育超市”荣获岭南师范学院首届大学生勤工助学创业孵化园五个入园项目之一。
2015年6月已经毕业的他,带领几个同学在佛山创业,成立了“悦心”体育文化服务公司。受体科院郑晓辉副书记的感染,他放弃了四万多元的创业项目,毅然参加“暖流”志愿者服务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当记者问及张源钪加入“暖流”志愿者服务队的原因时,他的回答简洁而坚定:“一是为了圆梦,二是为了精神追求。”他的精神追求便是“暖流”所崇尚的“互助、关爱、友谊”。 受“暖流”的启发,张源钪打算在未来逐步调整创业方向,从商业创业向公益创业发展,并坚持作为一名“暖流人”,继续参加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张源钪在辅导留守儿童作业
“学习之星”—— 卢翠宁、苏清燕
2015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卢翠宁、苏清燕,中共党员,在专业学习方面,她们都是佼佼者,多次获得曾获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大二时,一个 “贫困新生结对帮扶项目”让“暖流”刻进了翠宁的心里。她被“暖流”这个团结互助的团队深深吸引,她想她应该为山区的留守儿童做些什么,于是她毫不犹豫的申请加入“暖流”,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暖流”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让她意识到,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她决心成为一名教师。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她选择了读研,并顺利考取了福建师范大学体育教学研究生。她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遇上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为山区的孩子和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燕,外表看起来平凡而又内敛,连续三年参加“暖流”的关爱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的活动。由于家庭贫困,在学校经常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帮助,因此她觉得自己更应该怀着感恩之心去回报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于是她加入了“暖流”,她说:“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大家都对我伸出了援手,而那些山区的留守儿童比我更需要帮助和关爱。”如今即使已经毕业了,她仍坚持参加“暖流”的志愿服务活动。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暖流”的宗旨。她说:“我付出了,我就快乐了,哪怕条件再艰苦,但只要能对留守儿童有一点的帮助,我就满足了。”
卢翠宁在纠正学生动作
苏清燕在辅导学生作业
(摄影:冯富)
如今,岑建平、苏清燕、卢翠宁等第一批“暖流人”虽然已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追寻自己的梦想,但是,她们依然用实际行动继续传承“暖流”的“互助、关爱、友谊”精神,并以自己的行动感染更多身边的人加入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