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2013暑期“三下乡”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实践心得]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发布日期:2021-02-18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支教前,听师兄师姐说下乡很好玩的,刚好有朋友一起组队,所以噔噔蹬地跑去跟队员汇合,下乡支教去了。现在想来,当初真正是做了好决定,来对了。不单纯地因为队员多为女孩纸,还因为能够认识来自不同学校的志同道合的队员,与他(她)们聚在一起同甘共苦。说起下乡支教,现在仍然回味无穷。

  话说有一天,每个经过一番劳碌准备的队员汇合在一起,他们怀着不同的心情,对下乡环境抱有不同的幻想,启程了。大家也许脾气相投,命中注定要成为好朋友,相处地极为融洽,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到达支教的小学,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的风景: 那里的空气清新得几可渗透进心里。云朵超乎想象的多且矮,似乎触手可及,柔和的阳光有时会为他们绣上金边。没有高大的建筑物,天空像光滑的鸡蛋壳倒扣下来;大片大片的田地,上面蓄积的水与天同色,偶见水蛇晃动十分生动;树下几位老人小憩乘凉,旁边是几头牛在安静地吃草;夜空星星繁烁……初来乍到,看到那里的情况,当然要先找几片瓦遮头。说到这里,就要辛苦那些做早期考察的队长、队员啦,不管是落脚点、和村民委员会主任、校长的沟通等她们都兼顾得到。其实每件事就算平凡,当中也可能有很多细节,要吃尽苦头,就不一一说明了。按照事先的计划,大扫除、洗桌子搭床、晚上开个见面小会,一天基本就这么完了。说起来,那天我还错误性地带领小弟小妹去买菜结果被淋个落汤鸡,在这里道个歉:对不起啊,不该去买菜的。大家都很好,只字不提,我打从心底十分舒服。

  第二天早上,80多名小学生上学开会,同时也是让学生和小老师见面,是支教开始的标志。随之而来的,是包罗语数英、美术、音乐、手工、体育等课程丰富的支教了。当中感到最开心的是,我第一次当小班主任,采取的风格照足偶像老师那样给小学生上课,从而得到他们的青睐,真真正正地跟小学生打成一片。最后的班级成果,我也很满意。其实要多亏当中那些好孩子,他们都比较开朗、懂事。当然,做老师是挺辛苦的,班级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譬如谁欺负谁、谁爬墙、谁上课跑出去等等,诸如此类。但是他们还是孩纸,孩童天性,顽皮也可以是一种可爱。这次为人师的体验,非常宝贵。

  这次支教之旅结束了?有些失望?呵呵,恐怕并非如此。支教日程安排出奇的多,趣味运动会、团体心理辅导、文艺晚会,哪个是省油的灯,加上烧饭煮菜、勤开例会、排练节目,一天都是满满的、十分充实。说起例会,虽只有廿四人,但我们成立了统筹、支教、文体、实践、通讯等多达九个的小组,分工明确,有序运作,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认为,大伙儿每晚都聚在一起开例会,汇报一天的情况,集思广益、排除万难,加上队员们和睦相处、互相团结以及强大的凝聚力,为红色先锋队下乡支教的顺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缓慢而又短暂,最生动难忘的就是那里的人,各位奇葩队友:指猪为牛的研弟弟、念名困难户的啾啾、啰嗦的“仕途”、爱闯祸的杨大侠、有原则和没原则的吃货、生火厨神“炉立煆”…… 还有热情好客的李家、思想前卫的班长、坚守教师岗位37年的淳朴柯老师、离别时在车后目送的懂事孩纸……人太多难以一一列举,傻孩子,明知道日后难相见,也没什么好舍不得的,千言万语只需一笑一挥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