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新闻文化网改版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姚文红:受用一生的平台

发布日期:2021-02-19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姚文红,毕业于人文学院2004级对外汉语专业,在校期间担任《湛江师院报》助理编辑,现就职于廉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我珍藏着厚厚的一本个人作品集,里面是我在大学期间发表的所有新闻稿,虽然封面已有点残旧,但一翻开,记忆便如潺潺流水淌过我的思绪。

  我特别眷恋那已逝去的美好的大学时光,尤其是那奋斗在新闻中心的日日夜夜。

  不记得是怎样的勇气让有点羞涩、有点内向、甚至有点不自信的我,走进新闻中心去面试记者的,但意料之外,我成功应聘上了,开始了三年的校园记者之旅。清晰地记得,当第一篇稿子发表在院报上,我捧着报纸如获至宝;当稿子获得指导老师的肯定,我表面淡定内心却甜滋滋;当遇到困难挫折,叶值生主编对我从不放弃的鼓励,我一次次坚持了下来。所有这些,我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激励着我在这种全新的体验中越走越远,我开始疯狂地爱上了新闻。

  随之而来的是,我的内敛羞涩一扫而去,我的热情被点燃,我开始了自己都不相信的高强度的工作。抓住课余的点滴时间,我开始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索,用心去挖掘一切可用的新闻素材。为了稿子多一些,我不管严寒酷暑、不管嘲讽刁难都会坚持去完成一次次的采访任务;为了稿子质量好一些,我经常一遍遍地修改稿子到深夜;为了新闻技能高一些,我也常常到图书馆去借阅相关书籍自学。就这样,慢慢地,在院报和周刊上的我的名字多了起来,到后来几乎每期都有我的稿子,再到后来我从普通的文字记者当上了编辑。还记得,每当拿到新一期的报刊,我总会欢呼雀跃地怀抱着它走回宿舍,走在编辑部楼下的校道上,踩着透过树缝洒下的斑斑阳光,嗅着淡淡的紫荆花香,那是一种怎样的满足!

  这是一个让我受用一生的平台。《湛师要闻》使我不仅熟悉了新闻体裁,还使我成了校园大小事的百事通,我经常把大小新闻带回宿舍,带到班级跟同学们分享;《燕岭名师》带给我深刻的熏陶,那些才华横溢的名师,用他们的治学理念、为人处事给我上了一堂堂生动的课,至今也激励着我成长;《文艺副刊》偶尔也刊登过我的文章,也可小小地满足了一下文学女青年的梦……

  当然,也有过挫折,有过彷徨,有过泪水……不过是热情和坚持使我越挫越勇,越干越有味道,以致改变了我整个大学。如果我没有进入新闻中心,我的大学一定是在图书馆的书堆里,在宿舍的电脑前,在宿舍食堂教学楼三点一线的生活里;如果我没有进入新闻中心,我就没有这厚厚的一本作品集,这是一笔可贵的财富,曾经在毕业的时候把多个就业的机会送到我眼前;如果我没有进入新闻中心,我就没有那一种记者磨练出来的活力、意志和自信,或许还是遇事胆小、自卑羞涩、不敢表现自我的悲观主义者。

  一晃五年,虽然毕业后,我没有选择当记者,而是选择了当老师,到后来考了公务员,但我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在新闻中心所汲取的东西我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