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全国各大高校的研究生录取名单陆续公布。人文学院传来喜讯:09级有8人成功被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等高校录取!
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全国研究生考试人数为165.6万人,比去年增长6.9%,创历史新高。这已是自2010年以来,考研规模连续第三年以超过10万人的速度增长。能在一百多万人的战场上劈荆斩棘、过关斩将,成功通过初试和复试,打败经验比自己丰富的师兄师姐,最终在份额甚小的考研位置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的,但他们做到了!
运气?——实力
在很多人看来,大三就考上了研究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就连作为当事人的他们也说:“其实真的很意外,觉得自己的运气还真不错!”确实,他们是考场上的幸运儿,因为他们最终是成功的;更因为天道酬勤,好运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偶然的背后一定潜藏着必然。在运气和机遇面前,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这关键是在运气和机遇来临之前,是否做好了充分的迎接准备,所谓厚积才能薄发。考上的八位同学,谁没经历一番刻苦的学习和准备呢!以401分高分考上暨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的09中本(2)班的苏琳琳,一直都认真学好每一门专业课和外语,有扎实的基础,在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全面备考,“当时在203找到一个位置,那位置在最后一个靠门的,大家都在那出进的,一开始的时候经常静不下来,后来自己也慢慢调适过来。冬天的时候,冷风从门缝里吹进来,现在想想,那时还真不容易啊!”艰苦的条件会让人退缩,也可以磨练人成才。就算在那样的环境,琳琳还是坚持每天看八个小时的书。琳琳说:“我本来以为我会看不完那些参考书目的,但是每天按照计划坚持看,按部就班,不知不觉得就把教材看了两遍了。时间这东西啊,真的很奇妙,也花得很值!”那本厚厚的政治参考书,琳琳也在考前把它一字不漏地看了三遍。这样的成功,还是偶然的吗?
考上福建师范大学的09中本(4)班的柴文斌是跨专业考中国古代史的,他说,考历史专业是因为兴趣,复习起来也不觉得辛苦。文斌不仅是跨专业考历史,他的外语考的也不是大多数人考的英语,而是考日语。因为有考研的打算,文斌在大二第一学期就开始日语的学习。“大二的时候跟日语系的一位老师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日语,后来就自己在网上找一些视频自己学。”而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对外汉语班的吴文静则没有太多专门复习考研的时间,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外班的课程比较多。但文静认为,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也是一种准备,考点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讲过的,每一节课、每一份作业,她都认真对待的。她说:“我很珍惜大学里的每一天、每一节课,很多知识其实就是在平时的课堂上和作业中积累起来的。”
琳琳、文斌和文静都是经过刻苦的学习和认真的准备才成功考上研究生的,其他五位同学又何尝不是呢!哪一位考研学子不都得经历一番彻骨寒,才得梅花的扑鼻香呢!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站得更高;有了足够的实力,才能在机遇来到之际,好好把握和发挥,一飞冲天!
一起赢在起跑线上
大三考上研究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更早开始准备,意味着比大四考研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意味着一切都要赢在起跑线上。他们大多都是从进大学时就确立了考研的目标,大二就认真准备,大三就根据所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全力冲刺。例如文斌,他知道自己的英语成绩不理想,对考研是一大阻碍,所以大二就开始学习日语了。
而学院也是与同学们一起赢在起跑线上!在09级新生入学典礼上,学院的领导老师就积极动员同学们考研。一直以来,学院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考研氛围。如邀请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我校开讲座和学术报告,扩充学生的学术知识和学术视野;每年召开考研动员大会、考验经验交流会、考研辅导会等,鼓励学生积极考研,尽力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尽力解决考研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学院还专门为考研的学生申请了一个教室,让考研学子有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复习。在后期的复试阶段,学院领导老师召开座谈会,为调剂的同学提供建议,积极帮助学生联系调剂的学校,同时也给复试的同学支招,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顺利考上研究生。
受访的考研学子都说,很感激学校和学院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有了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他们才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安心学习;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和指点,也让他们放宽心、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复习。在整个考研过程中,辅导员老师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辅导员老师经常主动与考研学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复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疑难。同时还为他们收集相关的考研资料,尽自己的能力给考研学子更好的帮助和鼓励。文静就说:“学院给我们考研的学生很多帮助,很感谢学院的领导和辅导员老师,他们都尽心尽力地帮我解决各方面的困难,我也很感谢我的导师郑继娥老师!”琳琳也说:“我很感谢我的导师马显斌老师,我有不懂就打电话找他。朱城老师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第一个告诉我我被录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