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剑平,人文学院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班的一名学生。她来自一个贫困的家庭,家中有五个姊妹,是长女。母亲患有严重的贫血症,家里的农活基本是父亲一人扛起,仅凭几亩薄地,既要支付母亲的医药费又要承担姊妹的学费。面对各种困难,她咬紧牙关,用双手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
面对困难 勇敢抗争
和其他女生都一样,廖剑平并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通天的本领,但是由于生活中困难的压迫,她变得成熟了。在初三毕业后,她独自去了中山的一家皮革厂打工,一天天超负荷的工作以及工头的挑剔压在了一个刚刚初中毕业的她身上,两个月的工作不仅在她的双手上留下了至今也无法抹去的伤疤,还在她小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眼看着快要开学了,她的心里在想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现在就放弃,也许一辈子将在工厂的最底层度过,想到这儿她不禁留下了心酸的泪水。她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告诉父亲她还想继续学习,这种想法,父亲能理解,可是家里的条件支持不了。这时候,由于入学成绩优秀,她的母校校长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减免了她高中三年的学费和住宿费,为她赢得了再次走进学校的机会。
背上坚强 毅然前行
有了第一次的打工经历,廖剑平在以后的路上走得更沉稳了。高中三年里,她卖过鲜花、卖过水果和自己亲手种的蔬菜瓜果……短短的几年,她饱尝了打工的苦涩。其中,高三时当饭店打杂员的情景让她至今还历历在目。高三的暑假,她在茂名的一家私人的云南过桥米线饭店打杂,她一天工作14个小时。端饭、上菜、扫地、洗碗、洗锅,她一刻不停的干活。一天下来,她常常累得头昏眼花,连站都站不稳,真的想找张床歇歇,可是这是一个奢侈的愿望,因为她还要走半个小时才能回到家。由于她的手和脚经常要泡在洗洁精水中,她的手脚就开始发烂了,如果再在这种洗洁精水中浸泡,带来的是揪心彻骨的疼痛,但她的老板并没有批准她请假休息。工作的艰辛和老板的苛刻,让她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痛楚。多少次,她心头不禁涌起一阵阵酸意。
披荆斩棘 风雨不倒
2005年廖剑平以605分考上我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她带着仅有的三百块钱只身一人来到了学校。在学校,她每天很早起床,在校园或教室里捡空的饮料瓶和废纸卖。冬天到了,天气渐渐变冷了,饮料瓶也少了,她就转行卖起了面包。在寒冷的冬夜,每天晚上在凛冽寒风中,等着面包商送货来,少则半个小时,多则一个小时。拿到面包后就开始一个个宿舍兜售,有时卖完回到宿舍已经是十二点了。为了解决自己伙食费的同时给弟妹寄回些生活费,她曾经一度身兼四份兼职,劳累的程度可想而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廖剑平表示她要感谢的人很多,但首先感谢的是她的辅导员陈晓清老师,陈老师不仅在生活、学习上关心她,了解到她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就把她调入勤工助学中心市场部担任部长,在这里磨砺了她的性格,让她变得更加的健谈与自信。很快,她就度过了刚入学的的茫然与彷徨期。就这样,经过大一一年的努力,她生活完全自立,学习上获得奖学金,还被评为“三好学生”、首届“十大自强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