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思政第一课

本站主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最新新闻

校长兰艳泽开讲思政第一课

希望全体岭师人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教育良驹

发布日期:2022-03-18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记者赵宇清 学生记者蔡文倩      编辑:卢春杏      点击:
摄影 审核
签发


校长兰艳泽开讲思政第一课(郭子欣 摄)

岭师新闻中心讯:“作为一所有着红色基因的百年师范院校,岭师毕业生已在社会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口碑,希望每一位岭师人都能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教育良驹。”3月17日晚,校长兰艳泽在教五D102室以《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教育良驹》为题,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岭师人精神谱系”“公费师范生应如何为乡村振兴作贡献”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为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第一课。

兰艳泽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论述讲起,指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阐述了党百年奋斗取得了五大历史意义,其中一条就是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希望师生通过学习《决议》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进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兰艳泽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娓娓道来,深入分析建党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内涵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兰艳泽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离不开伟大建党精神和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

“岭南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636年创办的雷阳书院……”兰艳泽从学校前身雷阳书院讲起,结合谭平山、黄学增、黄其炜、唐才猷等红色校史人物的革命精神和光辉事迹,讲述了学校的发展历程,道出了学校红色基因所在,指出岭师人精神谱系来源于重德尊师、勇于创新、戒恶向善、严谨治学的书院精神,勇于探索、敢为人先、求知求真、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兰艳泽以“四个模范”“两座岛”“两封信”为媒,动情讲述了新时代岭师人的崇德博雅弘志信勇的校训精神、追求卓越精神、以国家之复兴社会之发展为己任兴学育人服务乡村基础教育的大爱精神和援藏35年服务边疆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岭南师范学院重视两代师德一起抓、两代师魂一起铸,岭师培养的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是社会各界的反馈和共识。”兰艳泽从学校师范生的培养特色谈起,指出乡村基础教育是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支撑,公费师范生要充分认识到乡村基础教育在乡村振兴中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每一个师范人的重要使命与时代担当,充分认识到乡村基础教育是关乎国家百年大计、兴旺发达的千秋大业,充分认识到为乡村基础教育作奉献是关乎人生意义、公德无量的大事,寄语当代大学生要时刻修炼自己、提升自己,以师姐师兄为榜样,立志报效祖国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做贡献,争做教育良驹,共同谱写岭师新乐章。

“这堂思政课站位高、分析透彻、接地气,听完精神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增光听完该课后表示,兰校长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入手,透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岭师人精神谱系的内涵与传承关系,为学校师范生立大志、明大德,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同学们听课后表示深受启迪。来自2019级特教1班的曾小琴同学有感而发:“今晚很荣幸可以听到兰校长的思政第一课,感触很深,收获颇多。成为一名公费定向生,尤其是身为一个特教人,我会继续不忘初心,用爱感化,用心教育,做如光的人,为可爱的特殊儿童们带去希望和光明。”2019级美术专业的谢同学结合课堂内容给记者分享了自己在化州家乡接受初中教育时缺少美术老师的经历,表示毕业后一定用所学回报家乡,扎根乡村中学让家乡在振兴中更美丽。

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以及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公费师范生代表等共计300多人聆听了思政第一课。

据悉,岭南师范学院目前有2000多名公费师范生,约占全省6000多名公费师范生总数的1/3。

 

校长兰艳泽讲授“思政第一课”(郭子欣 摄)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增光分享听课后学习体会(郑雨彤 摄)


师生听课现场(郑雨彤 摄)


师生代表课后与兰艳泽校长合影(郑雨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