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修班活动现场
为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生物学学科交流,提升湛江市生物学名教师工作室成员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落实学校“服务粤西基础教育双百行动”部署,10月31日,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湛江市许宇放、潘飞宇、赵丽平、罗碧梅四个生物学名教师工作室,共同举办“名师引航,岭师赋能——岭师生科院助力湛江市生物学名教师工作室高端研修班”。来自湛江市各区县的生物学骨干教师齐聚岭师,开启了紧张而充实的研修之旅。研修班由生科院院长刘锴栋教授主持。
此次研修班依托生科院学科优势与名师工作室实践资源,构建“理论授课+案例解析+实地观摩 + 实操实训”四维培训体系,课程聚焦基础教育痛点难点,既是学校深化 “校地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实践,也是生科院落实学校 “三成四化” 筑峰工程、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开幕致辞定基调,专家授课传精髓。
上午,研修班在教四 E507 正式拉开帷幕。开幕式上,刘锴栋教授对参训教师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生科院始终以“服务基础教育、助力粤西发展”为己任,此次研修将通过“高校专家+一线名师”双轮驱动,为湛江生物学教育注入专业动能;刘锴栋教授围绕“校地资源共享、教研成果共创”展开讲话,强调研修要紧扣“成果转化”核心,推动高校科研资源与中学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湛江市生物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纷纷表示工作室成员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主动对接高校资源,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创新、课题研究突破的实际能力,助力湛江生物学教育提质升级。
开幕式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教育瞭望》杂志总编辑胡继飞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与凝练”为主题开讲。作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胡教授结合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湛江市教学成果评选的最新标准,从“成果标题拟写技巧”“创新点可视化呈现”“佐证材料规范整理”三个维度展开,通过湛江本地获奖案例(如“红树林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手把手指导学员提炼教学成果特色,现场解答“成果创新性不足”“实效性表述模糊”等常见问题,学员们认真记录要点,不时举手互动,现场氛围热烈。
随后,刘锴栋教授带来 “中学生物教学论文撰写规范” 专题讲座。作为广东省 “扬帆计划” 高层次人才、国家一流课程《植物生理学》主持人,刘教授结合自身发表 60 余篇高水平论文的经验,从“选题接地气——紧扣中学教学实际”“框架有逻辑——遵循‘问题-方法-结论路径”“数据要扎实——强化教学实践佐证”三个方面,拆解论文撰写全流程,并针对学员提出的 “教学案例如何转化为论文”“核心期刊投稿技巧” 等问题逐一解答,为教师们提升学术研究能力提供了清晰指示。
实地观摩拓视野,实操实训强技能。
上午 ,刘锴栋教授带领全体学员前往教四 D 八楼的生科院科普馆参观。馆内丰富的动植物标本、先进的生命科学展示设备,以及围绕“雷州半岛生态保护”“红树林湿地研究”等地域特色主题的展览内容,让学员们直观感受到生命科学的魅力。不少学员表示,科普馆的展品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未来可将其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的优质资源,进一步丰富课堂形式。
在讲座和参观结束后,学员们分组前往生科院实验室,分组开展“PCR 技术及原理”、“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制备和电泳观察”、“重组质粒的连接、菌液转化与涂板”等生物学核心实验项目开展操作。实验室配备了专业指导教师,从实验原理讲解到操作步骤示范,全程为学员提供精准指导。学员们亲自动手操作,深入掌握实验技能,同时围绕 “如何将高校实验室资源转化为中学教学实践素材” 展开热烈讨论,形成了多项实用的教学思路。
研修落幕收获丰,校地协同启新程。
此次研修不仅为湛江市生物学名教师工作室成员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更通过岭师生科院的专业赋能,推动了高校学科资源与基础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学员们纷纷表示,研修内容 “接地气、有深度、可落地”,既提升了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又强化了实验操作技能,未来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与工作室建设中,为湛江生物学教育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刘锴栋教授表示,学院将以此次研修班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地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合作,围绕教师培训、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领域,构建长效协同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职能,为推动粤西地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 “岭师力量”。

生科院科普馆参观现场

实操实训操作现场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