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学院持续深化“红色岭地”思政品牌建设,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专业实践全过程。近日,学院组织2023级地信班、2024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分赴广西多地,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创新的红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一次次生动的历史教育,更是一场场深刻的专业淬炼,青年学子们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调研中锤炼本领,展现了新时代地理人的精神风貌与责任担当。
走进历史现场,聆听岁月回响
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2023级地信班学生通过实物观摩、史料研读、主题宣讲等方式,重温抗战岁月的艰辛与辉煌。斑驳的墙壁、泛黄的文件、简朴的办公用品,无不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现场开展的“红色歌曲传唱”“党史知识竞答”等活动,将历史场景转化为生动课堂,让红色精神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探访古镇瑶寨,感悟家国情怀
2024级地理科学3班走进兴坪古镇,在漓江山水间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教育。同学们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古戏台前,聆听当地老人讲述“兴坪战时青年服务队”的抗战故事;在碧波荡漾的漓江畔,开展“红歌快闪”活动,将《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传遍山水之间。
同期,2024级地理科学2班深入黄洛瑶寨,开展“革命星火耀瑶山”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走访瑶族老人,记录口述历史;参观长发科技馆,了解瑶族文化;在当地开展主题宣讲,讲述红色故事与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瑶族妇女剪发助战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这种家国一体的情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感慨道。
走进博物展馆,汲取精神力量
在桂林博物馆,2024级地理科学1班学生通过沉浸式观展、分组研讨、主题分享等方式,与历史对话,与文物共鸣。“革命家书诵读会”上,同学们深情朗读革命先辈的家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理想信念;“红色文物解说”中,学生们以专业视角解读文物背后的地理要素与历史价值。
在柳州工业博物馆,2024级地理科学4班学生开展“工业精神寻根之旅”。通过参观“柳州工业发展史”主题展览等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广西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更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精神品质。从“柳州制造”到“柳州智造”的转型之路,正是中国工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此次系列实践活动是地理科学学院“红色岭地”品牌建设的深化拓展。学院坚持将红色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地走访+专业实践+文化传承”的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地理人才。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合影留念

古镇瑶寨合影留念

博物馆合影留念